xzz354
发表于 2009-1-9 20:22
原帖由 78487330 于 2009-1-9 10:40 发表 http://www.shoudian.org/images/common/back.gif
这个手电的LED并非使用散热粘合剂粘合在散热底板上,而是用硅脂导热,这样的设计可以方便发烧友自行更换LED.但这种结构,必须要有一个紧压的机构,反光杯的压力通过橡胶O圈传导到LED上(所以出现比较搞笑的画面)达到紧压的 ...
LED散热只能说绝大多数是通过底传导地 ,LED透镜那还是有很大地热量 。以前测LED地VF, 没专用散热座和硅胶 ,只有硅脂,由于担心LED脱离LED座,就用手指按着透镜,结果1A电流才10来秒吧,突然感觉手指很痛 ,拿掉就已经被烫了个包。
shoko
发表于 2009-1-9 20:27
继续关注此贴,本来今天想趁UFO最后一天特价下手的,犹豫了。。。
Hit
发表于 2009-1-9 20:28
喜欢D10, 希望厂家出面给出改善对策(:42:)
asdzxcqw
发表于 2009-1-9 20:41
关注此贴,
qwqywl
发表于 2009-1-9 21:01
原帖由 xzz354 于 2009-1-9 20:22 发表 http://www.shoudian.org/images/common/back.gif
LED散热只能说绝大多数是通过底传导地 ,LED透镜那还是有很大地热量 。以前测LED地VF, 没专用散热座和硅胶 ,只有硅脂,由于担心LED脱离LED座,就用手指按着透镜,结果1A电流才10来秒吧,突然感觉手指很痛 ,拿掉就已经被烫了个包 ...
兄弟说的不错,反光杯的散热作用是绝对不容小视的
沙皇
发表于 2009-1-9 21:19
(:49:)
[ 本帖最后由 沙皇 于 2009-1-10 10:52 编辑 ]
xzz354
发表于 2009-1-9 21:33
原帖由 qwqywl 于 2009-1-9 21:01 发表 http://www.shoudian.org/images/common/back.gif
兄弟说的不错,反光杯的散热作用是绝对不容小视的
兄弟有点理解错了,偶地意思是说绝大多数是通过底传出 ,前面也只是透镜很热,那个金属圈反而不怎么热。
关于散热发现大家有点走极端了,大家DIY地LED前面也是加绝缘片,这个就有点阻热作用,并且杯也不能与LED直接接触,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品牌成品手电LED上面就是一块厚厚地塑料片,杯与LED并不接触了,再扯远一点,07年以前,那时候LED还是LS地,发热那是相当地厉害 ,并且那时候还都是铝仓,塑料杯,杯压根就没导热作用,用起来也没咋地。
还有,现在也有N多地手电还是用塑料杯地 ,比如老周系列和969地新18650,也没见有哪些兄弟说烧坏了
[ 本帖最后由 xzz354 于 2009-1-9 21:38 编辑 ]
78487330
发表于 2009-1-9 21:56
原帖由 xzz354 于 2009-1-9 20:22 发表 http://www.shoudian.org/images/common/back.gif
LED散热只能说绝大多数是通过底传导地 ,LED透镜那还是有很大地热量 。以前测LED地VF, 没专用散热座和硅胶 ,只有硅脂,由于担心LED脱离LED座,就用手指按着透镜,结果1A电流才10来秒吧,突然感觉手指很痛 ,拿掉就已经被烫了个包 ...
XD在没有任何散热措施下(:26:) 用手。。。(:1:)
78487330
发表于 2009-1-9 22:01
翻页(:20:)
78487330
发表于 2009-1-9 22:01
(:27:) 居然没翻到。。。。
78487330
发表于 2009-1-9 22:04
原帖由 沙皇 于 2009-1-9 21:19 发表 http://www.shoudian.org/images/common/back.gif
NITECORE,注意!别砸自己牌子!别拿这事儿戏!
(:36:) 大哥你这句话可能把我的小饭碗打碎了。。
UFO-123
发表于 2009-1-9 22:17
原帖由 78487330 于 2009-1-9 22:01 发表 http://www.shoudian.org/images/common/back.gif
(:27:) 居然没翻到。。。。
20楼才翻一页呀!哈哈!
沙皇
发表于 2009-1-9 22:18
(:49:)
78487330
发表于 2009-1-9 22:26
原帖由 zhangkais 于 2009-1-9 14:14 发表 http://www.shoudian.org/images/common/back.gif
更有效解决,为什么有的装有的不装,能解释一下吗?
如果用胶圈,应该用硅胶圈,不能用这种O形圈
其实用橡胶圈,硅胶圈不论哪一个,只要达到耐热耐压的效果就可以了
78487330
发表于 2009-1-9 22:27
原帖由 UFO-123 于 2009-1-9 22:17 发表 http://www.shoudian.org/images/common/back.gif
20楼才翻一页呀!哈哈!
(:34:) 刚刚数了一下。。。
xiewg
发表于 2009-1-9 23:38
其实最简单的,无非就是承认个O圈就是个权宜之计,大家希望看到的是厂家的态度,其次才是技术问题。不要把问题复杂化,很简单的事情,越解释越变味。作为厂家,要面对的是如何改进,而不是诡辩。
至于金属环的热量,偶可以负责任的说,的确很烫,曾经烧坏过一个PC光杯,1.2A开了一小时,光杯底部和金属环接触部分泛白了。Cree那个金属环,本身就有一点散热的作用。
desk_hua
发表于 2009-1-9 23:44
关注一下,
(:53:)
asdzxcqw
发表于 2009-1-9 23:56
原帖由 xiewg 于 2009-1-9 23:38 发表 http://www.shoudian.org/images/common/back.gif
其实最简单的,无非就是承认个O圈就是个权宜之计,大家希望看到的是厂家的态度,其次才是技术问题。不要把问题复杂化,很简单的事情,越解释越变味。作为厂家,要面对的是如何改进,而不是诡辩。
至于金属环的热量,偶可以负责任的 ...
支持老谢!(:victory:)
yzm131
发表于 2009-1-9 23:58
mioa
发表于 2009-1-10 00:24
多余,有得用,你就用罢.干吗拆开说那个说这个.用坏了再说道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