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中铁匠
发表于 2013-8-1 20:11
指的是高亮状态下的吗?哈哈,早期灯头封胶的IFE2估计能扛吧?
15063866385
发表于 2013-8-1 20:11
当年一个豆腐RX-1 高亮热了之后放脸盆里半小时,一点水没进
15063866385
发表于 2013-8-1 20:12
我以为我是沙发呢
空中铁匠
发表于 2013-8-1 20:16
muscel 发表于 2013-8-1 20:13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玻璃那里封了?
玻璃我到是没注意,我的IFE2灯头硅胶蒸发起雾,花了一个周想尽一切办法都没能把IFE2的灯头给取出来,最后还是返厂破拆才搞定,破拆之前镜片不知道是不是也封了,估计NC对自己的产品防水不自信,才采取这个做法的
15063866385
发表于 2013-8-1 20:19
15063866385 发表于 2013-8-1 20:11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当年一个豆腐RX-1 高亮热了之后放脸盆里半小时,一点水没进
老爷子那用着呢 快三年了估计也不行了
指不定哪个手电商家给你寄上几十个XTAR的潜水手电{:1_303:}
hwhw888777
发表于 2013-8-1 20:32
围观学习
52638401
发表于 2013-8-1 20:36
围观下
viziyu
发表于 2013-8-1 20:37
看看了。
mdhaxyx
发表于 2013-8-1 20:38
mpmpm
发表于 2013-8-1 20:43
潜水手电不知如何。
猿飞日月
发表于 2013-8-1 21:08
螺纹封胶也没戏,这样测,山筒能过的屈指可数
池寒枫
发表于 2013-8-1 21:24
本帖最后由 池寒枫 于 2013-8-1 21:32 编辑
平时楼主很犀利的,为什么一遇到有人说NC不好的就跳出来,又是说起雾难免,又是打赌?人家反应的是头部进水,很明显的水珠啊,不止一颗,好几颗水珠呢。不止起雾那么简单。这种情况也被你说成难免,难道这还是正常现象了?按照你的风格,很明显是NC给了好处了。不过楼主有这个帖子,欢迎拿出你拆各种手电的精神,把你手头的筒子那几个来做做实验,也让大家开眼看看灯杯里进几颗水珠是不是都属于正常现象。看看这回复,这么大颗的水珠说成起雾,太明显的顾左右而言他,太明显的转移矛盾,你是怎么了?NC拿什么收买你了,让你不顾名誉作践自己来维护他们?
風中De殘雲
发表于 2013-8-1 21:25
热涨冷缩嘛,当热筒遇冷时筒内产生负压,靠那么片橡皮圈当然不能挡住水汽的进入,物理常识,如果有人和你赌那这人初中还没毕业吧。
kuu
发表于 2013-8-1 21:30
小伙伴们要好好玩儿,不赌钱。
wuqiu
发表于 2013-8-1 21:44
防水一般的手电筒,使用到高热状态下,遇水温差冷却不会进水(部分虽会雾但也不是进水)
wuqiu
发表于 2013-8-1 21:47
起雾原理:
有高温和低温环境,起雾是在高温的那边!!!高温环境的水气遇到低温会遇冷液化而成水滴就是雾!这就是平时见到煮饭菜时冒“烟气”道理一样!!!!
flik2010
发表于 2013-8-1 21:52
本帖最后由 flik2010 于 2013-8-2 01:33 编辑
18650XML2 T6 BIN(铜基板)小直,开灯,等待筒身发热。
等到感觉筒身已经有30-40度(家里开空调),于是放进水杯中。
过一会从水杯中拿出来,等关灯后,看见果然灯头镜片已有一层起雾,但没发现进水。
为了加快起雾消失,开着灯,最后起雾也消失了。
PS:该小直没加任何密封胶,筒身螺纹(包括整个灯头筒)上涂有含银硅脂导热,中筒前后各有2个O圈防水。
电筒爱好者
发表于 2013-8-1 21:55
假设泡水前后桶内空气质量和体积一样(就是没渗漏的情况了),可以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=nRT求出压强差。。。
zhangweixuanzzz
发表于 2013-8-1 21:55
围观一下
15063866385
发表于 2013-8-1 21:56
風中De殘雲 发表于 2013-8-1 21:25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热涨冷缩嘛,当热筒遇冷时筒内产生负压,靠那么片橡皮圈当然不能挡住水汽的进入,物理常识,如果有人和你赌 ...
话不能说的绝对了 市面上确实可能很大一部分手电经不住这样的考验,但绝对会有 就我现在用的星彩AA换电池的时候打开尾盖的时候有放气声 当然是在我涂好硅油的情况下
O圈够粗,抹好硅油,承受一个大气压还是没问题的